首页

套路sm直播

时间:2025-05-30 07:11:29 作者:“人工智能+”开辟就业新空间 浏览量:28701

  又有一批新职业、新工种上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公示,拟新增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

  很多新职业、新工种的出现,映射出产业变革新趋势、社会发展新需要。比如,拟增加的42个新工种中,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职业下增设“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工种,在“动画制作员”职业下增设“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工种。这正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续迭代升级并加速赋能千行百业的体现。

  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是深刻的。人工智能催生了大批新职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根据行业报告数据,到2030年,我国AI人才缺口将达到400万人。层出不穷的技术应用意味着新需求、新变化,让新职业拥有无限可能。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尤其是年轻劳动者可以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发挥才能、绽放光彩。

  另外,这些新就业岗位也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创造的新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服务等领域,这将促使就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但同时,一些传统岗位会被取代或转型,就业面临结构性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出现人工智能的身影,一些行业及其从业者也开始享受到其带来的效率红利。面对越来越快的信息生产、传播、转化、更新过程,各行业从业者都需要积极拥抱新的时代,主动适应变化,提升就业竞争力。当下正值求职招聘高峰期,不少高校毕业生正朝着这些新职业方向努力。相信这些求职者已经在扩充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行业和岗位需求。

  对于广大劳动者而言,要想跟上人工智能时代的脚步,还有赖于政策支撑。近年来,我国着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增加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水平人才。高校、企业也在通过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与人才发展的良性互动。

  从社会保障层面来看,通过完善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政策、建立灵活的就业保障机制、构建协商机制平台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加强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人机协作,则可以从实践层面缓解当下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

  (中国经济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90后”铁路小伙苏凯龙的平凡坚守

面试前,对报名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复审,根据报名申请与应聘人员本人及其身份证件(身份证、学生证等)原件、所在学校盖章的报名推荐表等材料进行核对。凡有关材料主要信息不实、影响资格审查结果的,我社有权取消其参加面试的资格。

胡拥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国乐!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文化交流互鉴论坛,中国国乐艺术家、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锦龙 ,用一把五弦琵琶,指尖拨动,从北京到西班牙,从亚洲到欧洲,不同文化、不同风格的音乐汩汩流淌,引起全场各国嘉宾的共鸣,掌声雷动。

澳大利亚选手勇夺翼装飞行世锦赛竞速赛桂冠

司法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已经启动,要高质效推进立法进程,遵守立法程序,坚持开门纳言、汇集众智,广泛听取意见,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短评·总书记的改革论|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

靖国神社供奉有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二战甲级战犯。长期以来,日本部分政客坚持参拜靖国神社,遭到日本国内众多爱好和平人士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

改革为人民|下姜村调研,习近平关心这件小事

张云飞谈到,自2023年以来,科大讯飞与中国太保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众多领域已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本次携手太保蓝公益,不仅是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是共同发展AI+公益事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双方共同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的有力实践。希望通过“科技+公益”,充分发挥双方在技术、资源、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推动AI技术在公益事业领域的应用,为特殊群体提供更智能、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助力构建包容、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